2022年2月,科迪華正式發布2021財務業績報告,2021財年公司全球凈銷售額156.5億美元,與上一財年同比增長10%,所有地區的的銷售額漲勢均非常顯著。
南方農村報邀請到科迪華農業科技®大中華區總裁鄭子勤,本文將和大家一起了解科迪華如何實現業績逆勢增長,布局未來市場,以及他對農化行業發展趨勢的前瞻判斷等。
2021年科迪華的經營情況如何?能夠實現這樣業績的原因是什么?
鄭子勤:2022年2月科迪華正式發布2021財務業績報告,2021財年實現了兩位數的銷售和盈利增長。具體而言,2021財年科迪華全球凈銷售額156.5億美元,與上一財年同比增長10%,所有地區的的銷售額漲勢均非常顯著。
與2020財年相比,科迪華全球業務在拉丁美洲銷售增長的強勢帶動下,作物保護業務全年凈銷售額增長12%,銷售量的增長得益于新產品的持續滲透。
科迪華在2021財年的整體表現亮眼,得益于全球農業市場的蓬勃發展和客戶對創新解決方案的強勁需求。同時,科迪華的團隊在技術推動、客戶交付和運營效率方面都實現了穩健交付。能夠取得這一業績,與我們的創新產品組合、強大的市場地位以及我們全球2萬多名員工不斷提升的執行力密不可分。
請您用一個關鍵詞總結2021年的農藥行業。為什么用這個詞?
鄭子勤:就種子,植保和數字化農業這三個領域綜合而言,“切換升級”是一個對行業環境比較合適的描述。
由于國內疫情控制得力,整個農業行業在2020年受到的沖擊處于可控范圍,同時也為2021年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行業內各個企業總體經營業績還是比較理想。
我們看到,在這一相對穩定的行業環境下也孕育著很多變化,在克服了供應鏈波動和成本上漲的困難之后,越來越多的企業都主動尋求變化,將業務更多向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的路徑上切換。
一方面,植保和種子企業加大了對創新技術和研發的投入,行業中陸續有重量級創新產品上市,更加環保安全的生物源植保產品也不斷問世。中國精準農業和數字化領域依然保持了迅猛的創新勢頭,飛防、農業互聯網到農產品安全等方面均有成功的創新實踐。另一方面,可持續發展模式也在農業領域內受到更廣泛的認同和落實,在農藥化肥雙減穩健持續推進的基礎上,排放控制和碳中和也逐步成為農業耕種領域的新目標。這些推動力加總在一起,創造了中國農業在穩健成長的同時迅速切換成長模式,推動產業升級的局面。
2021年公司最具價值或意義的一件事是什么?2022年,還準備辦成哪些大事?
鄭子勤:科迪華是一家純農業公司,我們的愿景和責任就是豐富種植者和消費者的生活,所以服務農民就是我們全力投入的最有意義的事業。在中國,我們在過去幾年中的工作都是圍繞這個主題展開。在科迪華14大可持續成長目標之下,聚焦農民、土地、社區及經營四大板塊,致力于加強農業生產體系韌性。
2021年,科迪華首次發布可持續發展報告,從全球層面更新公司2020年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上的相關進展。
去年,全球有1500萬以上小型農戶受到科迪華的積極影響,其中,中國區相關小農戶生產力上漲25%-87.5%,收入上漲20%-90%。同時,我們攜手“青年成就”組織,在亞太區(主要是中國)開展“食物中的科學”系列活動,向600多名初中和高中學生教授DNA 提取、水稻育種、谷物營養強化和相關化學反應等生物學與農業科學知識。在中國,科迪華團隊下到田間,幫助當地農民回收種子包裝袋和植保產品容器,減少焚燒或填埋對環境帶來的危害。2020年,科迪華設立的兩個收集點回收了超過170萬個包裝袋與容器。
科迪華憑借一流的技術研發能力,致力于把全球最好的技術和經驗引入到國內市場。在中國,我們和前身公司已推出30多種有效成分100多種植保產品。近兩年的新品如靈斯科、佰靚瓏、增威等,充分滿足種植者持續增產需求,符合未來綠色、環保農業發展大趨勢,廣受中國農戶和植保行業好評。最近,我們又推出基于多殺菌素活性成分Qalcova™和Jemvelva(愛多樂)的系列產品,進一步豐富了我們在關鍵作物領域的產品方案組合。 此外,科迪華不斷推動種植經營化規;,積極整合跨平臺的產品和服務,因地制宜打造全周期解決方案,以滿足農民在種植周期及流通環節的各類需求,助力農民增產增收。每年,我們的團隊通過數千場各類培訓,努力幫助農戶理解種植經營規律,幫助他們獲得土地規劃、作物選種和追蹤作物健康狀況等各個方面的洞察和技能,為中國培養兼具種植技術和管理能力的未來農民。
“碳達峰”“碳中和”是這一年的熱詞,還有人稱2021年為碳中和行動“元年”。您認為碳中和行動將對行業和公司帶來哪些變化?
鄭子勤:為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科迪華和合作伙伴很早就開始著手推動可持續發展模式的探索以及成功實踐模式的推動。其中也包括了一系列旨在減排,減碳,推動農業綠色發展的措施。2021年6月2日,科迪華發布2020年度可持續發展報告,詳細闡述了我們基于科學依據設定的減碳目標以及為履行相關承諾付出的努力。報告從全球層面更新了公司2020年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上的相關進展,并明確了公司2030年氣候戰略目標,作出明確承諾:在2030年前,實現范圍一、二排放降低65%;范圍三排放降低20%。
碳中和是一個涉及全社會的議題,要達到目標,絕對不是簡單個別企業能做到的,其實是全社會的努力。我們有大量的農業從業人員,數以億萬計,如何讓他們理解“碳中和 碳達峰”的重要性,如何讓他們掌握更先進的種植和耕種技術,如何能夠在滿足農業先進生產的同時實現國家“雙碳”目標,這里面有很多工作還要做。我想企業在這里面可以起到的作用是用數字化手段提供教育,比如現在每年8000-10000場的農民活動里,我們就可以把這樣的理念和想法根植在里頭,可以起到我們該有的作用。
面對渠道扁平化越來越嚴重的趨勢,您認為企業如何應對?貴公司是如何做的?
鄭子勤:農資企業不斷下沉,更加貼近農戶對整個農業的健康發展有好處,也是大勢所趨。
我們推崇授人以漁,除了產品和技術之外更強調經營能力的形成,未來的農業不只是小規模的耕種,而是作為企業化經營的模式來經營和獲利,科迪華非常重視從觀念、做法到整套經營體系的推廣。這對于農民、農村,和鄉村振興是有幫助的。在農業領域,不論是植保還是種子業務,在中國經營了40年的純農業外企是很少見的,科迪華就是這樣一家公司。我們可以非常自豪地說我們和中國的農村、農民是站在一起,我們在全國的6000家核心零售店,遍布全國主要省份,對我們的客戶觸達、服務力度、技術推廣都起到了明顯的提升作用。不光是對于業務,對于服務農村、農業和農民,以至于鄉村振興,都有直接推動。
作為一家在華經營的純農業國際性企業,渠道合作伙伴是科迪華在本地業務經銷和農民服務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年來,科迪華已經在國內的絕大部分省份建立起龐大的分銷和服務渠道,每年服務超過一千五百萬農戶。近年來,我們進一步拓展了我們的零售和農戶支持網絡,通過數字化手段提升產品的流通效率和精準度,改善了對農民技術產品需求的響應速度。截至目前,科迪華幾千家星伙伴零售店遍布全國28個省區市,作為集產品銷售、技術服務、技能培訓和品牌展示于一身的種植經營服務終端,為當地種植戶提供覆蓋作物全種植周期的綜合解決方案。
目前整個農藥行業正處于大整合階段,行情高企更是加快這一趨勢?频先A是全球作物科學領軍企業之一,您如何看待目前的市場環境?您對所處行業未來的走勢有哪些看法?
鄭子勤:從農業領域的全局而言,農民需求的改變、農民老齡化、農村人口外流,都在根本上推動中國農業種植方式的改變。農民不僅要性價比更高、性能更好的產品,還要保證產品環保安全。在勞動力缺乏,人力成本上升的狀況下,他們還需要更便利的操作方式。所有這些反過來對農資企業有一個很大的挑戰,即如何能研發或推進效率更高的農業投入品和應用技術。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加強在基礎研發方面的投入。
從這些年看來,創新、尤其是化學制劑的創新越來越難。農民對于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但服務提升意味著公司投入的成本也會越來越高。作為單個企業要能夠滿足客戶的需要,同時維持企業的生存和成長,就會尋求緩解壓力的途徑,這也是行業整合一個主要的推動力。從行業來看,所謂頭部企業之間的整合,應該已經告一段落。這一系列的合并和重整背后的邏輯很接近,目的是要增加體量,增加市場覆蓋能力,提升為農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能力。站在這個大的視角,國際性企業的合并整合已經差不多告一段落。
國內企業的整合底層邏輯略有不同,因此所謂整合推動力還會持續一段時間。大部分的國內企業在原藥創新的方面,還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能力積累,還不足以在短期內迅速創造價值,應對企業進一步規;男枨蠡蛘叱杀緣毫。國內現在對原藥生產、制劑生產以及環保要求等都比以前有更高的要求,我相信這些也會對整個行業產生一個整合的持續壓力。
直播帶貨成為今年的熱詞,您如何看待網絡直播帶貨或農資電商的發展?您覺得農資如何才能與電商更好的結合?
鄭子勤:直播帶貨自從幾年前從消費品領域啟動爆發性增長勢頭,到今天,其應用已經遠超出互聯網和傳統消費品的領域,F在幾乎所有產業領域都將直播帶貨作為推動銷售,強化客戶關聯度的利器,農產品以及農資也不例外。在農資領域,這是整個數字化趨勢當中最簡單和可行的一部分,絕大部分的資金、技術和關注度,都在增加從生產到流通環節上的透明度,而且是增加可得性,降低中間的成本。
大家看到的各種各樣的應用也好,電商也好,我們都將他們都統稱為“數字化”。農資經營方面,數字化體現得比較多的是生產資料的電商。從渠道商角度,價格更透明了,同時也帶來了渠道的波動和更激烈的內化競爭。從終端用戶角度,也對數字化提出了很多的挑戰,因為往往通過網絡,實際上只能夠解決距離、發布、簡單的交易這樣的一些基礎功能。從過往的整個行業經驗來看,從事農資的很多企業不單單只是作為一個交易商的角色,無論是零售商還是生產廠家,其實他們都要做兼顧、兼營很多,幫助農民解決很多很現實的產品的問題,技術的問題,以及有其他的增值服務。這部分的功能不是簡單的電商能解決的。
我們認為,電商和直播帶貨為農資企業強化客戶互動,迅速獲客,快速響應客戶去求提供了更好的解決平臺,但同時我們依然需要更優質的解決方案,精確及時的客戶定制化服務,以及高度可及的服務資源匹配。從我們接觸的農民的角度來看,老齡化問題,還有隨著面積的增長帶來的怎么樣有新的技術幫助他們以更少的投入、更高的效率去應對未知挑戰的問題,都會對新的技術的發展提出新的要求。
所以,我們認為農業數字化與本地化在中國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關系,基于數字化的新基建對農業種植的提升價值不容忽視。為更好地開展有中國特色的數字化農業,可以考慮進一步聚焦以下幾個領域:
為飛防開發更多專用產品和劑型,進一步推動植保飛防行業標準和人才培養;
加速農業技術推廣和農民數字化培訓;
堅持打通農業生產和電商流通之間的通路;
與本地衛星數據供應商達成更深入合作,為農民種植經營和持續提升收益提供保障;
積極探索基于數字技術的病蟲害天氣預警以及金融援助。